三年级作文春节放鞭炮450字

儿童图书馆 2023-03-24 14:57 编辑:admin 299阅读

一、三年级孩子写作文像挤牙膏一样痛苦,总觉得写得没文采,不愿写,怎样帮他提高自信?

从小学开始经常拿满分作文,拿到人大中文系优秀毕业论文的我,也遇到了自己孩子「作文能力不佳」的问题,好在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有看到孩子的不断进步。

今天,我也想在这个帖子里面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

预警:文章比较长,建议先点赞收藏再细看。


写好作文的关键能力

作文是最锻炼孩子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所以它绝对不是某一个单项能力。如果要进行简单拆分,我认为包括了三点核心能力:

  1. 立意
  2. 结构
  3. 表达

下面我们展开来说一下。

1. 立意

文章的立意非常关键,有点类似于作文的「中心思想」,就是在我们拿到一个题目的时候,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小学阶段比较简单,只要在原本「写实」的题目上,能有一定程度「务虚」的升华就足够了。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解释:

写实: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如实记录即可
务虚:联想到了别的什么事,怎样改变了你的想法

「写实」是基础,小学作文之所以从看图写话开始,就是因为让孩子有得可写,不至于言之无物;但是「务虚」绝对是加分项,它能给阅卷者留下遐想空间。

比如命题作文【我的爸爸】——

小萌最早写这个题目的时候,全是对爸爸的写实描述:爸爸身高xxx,体重xxx,手机号码xxx,爱吃xxx,喜欢做的事是xxxx……这是非常写实的罗列,就跟档案一样,能凑字数,但绝对拿不了高分。

于是我们就拿着这个话题进行了一番探讨,我问了他几个问题:

  • 你是觉得爸爸好,还是爸爸不好?
  • 如果你觉得爸爸好,那爸爸好在哪里?
  • 爸爸的这些好,和别人(比如妈妈,奶奶,弟弟,老师)有什么不同?

于是他的答案就一路从「爸爸好,是因为他给我买好吃的」进化到爸爸的独特之处「爸爸好,是因为他能在关键时刻保护我们,而且他也确实做到了」。这样一来,他的作文就容易挖掘出人物的特色,并且予以「务虚」的升华,比如:

  • 想写爸爸能保护自己,结尾就会变成「有爸爸在,我们什么都不怕」
  • 想写爸爸关心自己,结尾就会变成「爸爸爱吃牛肉,但他更爱我们」

围绕着这个立意,全文才不会松散,才能密切围绕中心思想去写。

2. 结构

写议论文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有「总 - 分 - 总」、「总 - 分 - 分」这样的结构。其实,记叙文、散文也会有这样的结构。

我知道有人会diss说,这不就是「套路」吗?但孩子在早期学习的时候,先掌握套路,再超越套路,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迄今为止,我出版过三本书,最近在和国内头部的出版社合作的时候,他们特意开了《结构化写作》的课程,让我们来学习这种方法论:

好的书稿,一定是从目录结构开始就让人清晰可见的!尤其是实用的工具书,结构化写作更能提现出作者的知识结构!

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结构从哪里来呢?我觉得可以直接从范文里进行学习!

来,举一个例子。

之前我带小萌学习成语【乘龙快婿】的时候,从这个成语的出处,一个记录在西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的故事里,就学习到了很好的【人物描写结构】:

  • 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1. 介绍这个人的身份,出生于什么时代)
  • 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2. 介绍这个人的特点,以及这个特点达到的效果)
  •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3. 写第二个人,讲述ta和第一个人的关系)
  • 公遂以女妻焉(4. 介绍这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 日教弄玉作风鸣(5. 介绍他们围绕这个特点,所发生的故事)
  • 居数年,吹似风声(6. 介绍这个故事过了一阵以后,所产生的结果)
  • 风凰来止其屋(7. 介绍这个结果的不可思议之处)
  • 公为作风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8. 这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对别人的影响是什么)
  • 一日,皆随凤凰飞去(9. 回过头来讲对他们自己的影响)
  • 故秦人为作风女祠于雍宫中(10. 讲述别人对此的评价或者做法)
  • 时有箫声而已(11. 落脚到和上一项相关联的一件具体的事情上)

我们从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里抽取出来的结构,基本就保证了几点:

  1. 孩子有得可写
  2. 不是流水账
  3. 文似看山不喜平( @刘看山 :啥?),可读性有了

我们照这个结构走一遍。

例如还是写【我的爸爸】,我们就根据这个结构来写:

  1. 介绍这个人的身份,出生于什么时代:我的爸爸出生于80年代,那时候他家里很穷。
  2. 介绍这个人的特点,以及这个特点达到的效果:但是我爸爸从小就很爱吃牛肉,听爷爷说,每次一发工资,都给爸爸买牛肉吃了。
  3. 写第二个人,讲述ta和第一个人的关系:后来我出生了,我也很爱吃牛肉。
  4. 介绍这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有一次,爸爸带我去饭店吃牛肉。
  5. 介绍他们围绕这个特点,所发生的故事:我饿坏了,牛肉一端上桌,我就大口吃了起来。
  6. 介绍这个故事过了一阵以后,所产生的结果:我吃了一会才发现,爸爸一口牛肉都没吃。
  7. 介绍这个结果的不可思议之处:我让爸爸吃牛肉,他却说自己不饿,让我先吃。
  8. 这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对别人的影响是什么:饭店的老板说:「你爸也饿,他只是让你先吃。」
  9. 回过头来讲对他们自己的影响:我有点惭愧,又有点感动。
  10. 讲述别人对此的评价或者做法:老板问:「你要不要再点一份牛肉,给你爸爸吃呀?」
  11. 落脚到和上一项相关联的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我不知道能不能再点一份,但我夹了一筷子牛肉,递到了爸爸嘴边。

最后,再根据前面的【立意】来补充一句:我的爸爸很爱吃牛肉,但他更爱我。
看,这篇【我的爸爸】显然就比之前的文章,在结构和层次上要丰富很多了!

3. 表达

好,写到这里,咱们保证了立意和结构不出错,接下来就是表达部分了。以我的经验来说,表达至少分为三层:

  • 第一层:通顺
  • 第二层:书面语
  • 第三次:文采

「通顺」是最基本的能力,尽量不要出现病句。

「书面语」也不难理解,注意一下就好。很多孩子在口语中有一些口头禅,会把这些口头禅带到作文里面来,比如经常出现「然后,……然后,……然后……」或者「之后呢,……之后呢,……之后呢……」,读起来虽然通俗易懂,但书面表达就欠一点。

「文采」部分考察的是积累和恰当的应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两种提升文采的方式见效最快:一是成语,二是引用。

我们试着把【我的爸爸】这篇文章稍微修改,一起来看看效果:

  • 我的爸爸出生于80年代,那时候他家里一穷二白。但是,我爸爸从小就很爱吃牛肉,听爷爷说,每次一发工资,都给爸爸买牛肉吃了。
  • 后来我出生了,我也很爱吃牛肉。
  • 有一次,爸爸带我去饭店吃牛肉。我感到饥肠辘辘于是牛肉一端上桌,我就风卷残云般地吃了起来。我吃了一会才发现,爸爸一口牛肉都没吃。我让爸爸吃牛肉,他却说自己不饿,让我先大快朵颐
  • 饭店的老板说:「你爸也饿,他只是让你先吃。」
  • 我有点惭愧,又有点感动。这时,我想到了一首歌叫做《世上只有妈妈好》,但这一刻我觉得这首歌错了,因为我的爸爸也很好。
  • 就在这时,老板问:「你要不要再点一份牛肉,给你爸爸吃呀?」
  • 我不知道能不能再点一份,但我夹了一筷子牛肉,小心翼翼地递到了爸爸嘴边。
  • 我的爸爸很爱吃牛肉,但他更爱我。

「表达」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我们常见的「表达」包括名篇名句、范文、古诗词等等素材——这也是对孩子阅读量和涉猎文章类型的要求。

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到中考、高考,甚至是毕业走进社会,要写各种报告和文档,其实这三点都是不变的,那就是——

立意、结构、表达!

如何培养关键能力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三种能力呢?

我先说两种方法:

  • 一种方法是从大往小积累:早期鼓励孩子多阅读、多思考,先做最难的「积累」,很多孩子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开始融会贯通,而且在写作文时旁征博引,其实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但是,这种积累本来就是慢功夫,经常很难见到效果。这就有了:

  • 另一种方法,也就是市面上各种「作文套路」,其实就是从「立意」、「结构」和「素材」出发,教一些速成的办法。

短期来说,我不反对这种「速成办法」的,因为他们能帮助孩子的作文快速提升;长期而言,我还是倾向于让孩子「聚沙成塔」,通过海量阅读,不仅掌握更多作文的立意、结构、素材和表达,更能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甚至为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不同的科目去做好积累。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对「立意、结构和表达」的学习,有单项练习,但也可以多线并进。

1. 单项练习:立意、结构、表达

我认同作文能力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得以快速提升,我自己也是这种练习的受益者。

立意

我倾向于先找到一类主题,练透、练够,孩子熟练了再进行下一类主题的练习,而不要蜻蜓点水,最后哪个都做不好。

对小学生来说,最快的练习方式是从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开始练习。比如我家孩子最熟悉的就是家人和动物,那我以「家人」为例来分享一下如何进行练习:

第一步,先列出某个家人,例如:妈妈、爸爸、弟弟……

第二步,列出这个家人的特点,例如:我的弟弟爱吃饭、爱笑、跑得很快……

第三步,列出这个特点所对应的优点,例如:弟弟跑得很快,他能帮我们很快取东西,也能快速告诉爸爸妈妈一些事,还能快速赶来救我……

第四步,根据第三步的特点,找到立意点,例如:我的弟弟跑得很快,他总是在我有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这里就是突出弟弟对我的「帮助」。

结构

每个人都有自己惯用的结构,孩子熟练掌握三种结构基本就够用了,比如:

  • 结构一:围攻式,力透一孔,多个素材支撑同一个立意。

讲弟弟喜欢帮助哥哥,那就举三个例子,这三个例子都是弟弟在帮助哥哥的,全文的中心思想非常突出。

  • 结构二:递进式,一山更比一山高。

这种结构就要求后面的支撑一个比一个厉害。例如还是讲弟弟喜欢帮助哥哥,那就从小事讲起,升华到大事。比如第一次帮助哥哥拿牛奶,第二次帮助哥哥拿回玩具,第三次帮助哥哥搞定哥哥自己都无法搞定的事。

  • 结构三:逆转式,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个结构也非常好用,其实就是出现了反转。例如:一开始讲述哥哥是如何保护弟弟的,结果发现弟弟也开始帮助哥哥。

上面是简单结构,还有更复杂的结构,例如:一开始讲述哥哥保护弟弟,然后讲弟弟却不听话、非要跟哥哥对着干,结果发现原来弟弟是在帮助哥哥,只是哥哥当时没有理解。这时哥哥充满了愧疚,但弟弟却用清澈的眼眸看着哥哥,甜甜地笑了。

这三种结构完全可以融会贯通:无论是一句话、一个段落、一篇文章,都可以用着三种结构,同时也可以灵活应用,就会让作文的可读性非常强。

表达

这个很多父母平时都在有意识地做了,例如让孩子读故事积累素材,学习成语、背诵好词好句,都属此类。

但单纯的背诵很难激发孩子的兴趣,反而容易让孩子感到厌倦——这时候,给一些小结构,能让孩子快速产出小作文,看到一些成果,其实更能产生即时反馈,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结果,更愿意继续下去。

2. 多线并进

单项的提升是重要的,但也是相对枯燥的;我家喜欢采取的方法,往往是多线并进的方法。

我自己作为职场妈妈,平时除了和孩子早上相处的半小时,每天夜里回家,他们都睡着了,很难每天盯着他们做单项练习——所以,我往往是周末抽出 1 个小时,来和他们针对某个主题畅聊。

上周自驾兜风,看到山里的桃花开了,于是我们聊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还是先找结构

  • 人间四月芳菲尽(先描述时间,以及这个时间内发生的一件事)
  • 山寺桃花始盛开(然后描述在同一个时间里,发生的一件不同的事)
  • 长恨春归无觅处(说一下自己原本的感受和想法)
  • 不知转入此中来(然后描述自己令意外的事,但要和第二句的事有关联)

于是小萌就根据这样的结构描述了一件事:

  • 我们在环球影城玩的时候,突然听说未来水世界还有十分钟就要开始表演了,于是赶紧跑了起来。跑到一半的时候,我跑不动了,就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 这时,我看见旁边一个小妹妹,虽然跑得很慢,但却一直在跑着,一点都没有停下来。
  • 我本来觉得自己已经很累了,需要休息,没想到一个小妹妹都超过了我
  • 于是我又往前冲了过去,最后真的赶上了表演的时间!我真是太开心了!

然后我们去寻找其中的立意:

  • 贵在坚持,永不放弃!

这样结尾的升华就有了:「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只要努力,就可能成功!」

接下来再升级一下表达

  • 「跑不动了」可以升级为「筋疲力尽」
  • 「又往前冲了过去」前面可以加上「一鼓作气」
  • 还可以加一下相关的故事和素材,比如《龟兔赛跑》——「这时候,我想到了《龟兔赛跑》里的乌龟,它虽然跑得很慢,但因为它一直在坚持,所以最终超过了原本的赛跑冠军,兔子。想到这里,……」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两点非常实操的小建议

建议一: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记住结构。

孩子是比较容易忘记「结构」的,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这些结构给他画出来,他就可以照着这个思维导图,去添加自己想描述的故事脉络、关键素材,最终再把这些故事连词成句、连句成篇,形成一整篇作文。

建议二:用连词帮助孩子创造结构。

有时候时间比较紧张,或者有的家长难以帮助孩子梳理结构,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连词」让孩子自由发挥,选择要采用什么样的结构。

我给了小萌一张词表,让他每次写完一个句子,都从中挑选一个词再继续,这个词表包括:

虽然……但是……
本以为……结果……
而且……
首先,……;其次,……;第三,……
一边……,一边……
有一天……
从前……,现在……
过去……,将来……

每当孩子写完一个句子,让他先选连词,再往下写作,基本就能确保他的作文在内容层次上是有安排的,而不至于成为流水账。

排查类建议

上面是能写出作文的办法,但题主的孩子现在才三年级,之所以写作文像挤牙膏一样痛苦,可能需要排查以下几点原因:

原因一:讨厌写字

早期写字,其实手会痛。因为孩子怕握不紧笔,又要用力写才会把字写慢、写端正,所以写字本身就让他们很痛苦——这就会导致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喜欢偷懒。

比如他不是不知道「蝴蝶翩翩起舞」,但这些字的笔划太过复杂,他不想写,就变成了「虫子爬了一下」——同样是在描述野外的场景,他们这种「偷奸耍滑」的写作方法,当然会让整篇作文显得很没有文采;而且全文就像是在凑字数,能简化的绝对不复杂写,写够了字数绝对不肯多写。

我太懂了,早期小萌写作文,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数作文本的格子数,来预测自己要写多少字。

原因二:不懂拓展

小学阶段更常出现的是流水账,孩子明明口语表达非常丰富,但到了作文里面就不知道该如何拓展,经常会有类似内容:

今天,我们去外面吃饭。妈妈点了一盘土豆丝、一盘炒青菜、一盘黄瓜、一盘西红柿炖牛肉,我们都觉得很好吃。吃完饭,我们就回家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给他拓展细节的方法,例如我经常教孩子的就是「五感法」:

  • 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 耳朵: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 鼻子:你闻到了什么气味?
  • 嘴巴:你尝到了什么味道?
  • 心情:你现在有什么情绪,是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

那么,针对一盘土豆丝,就能展开描写:

  • 眼睛:不一会,土豆丝端了上来,只见金黄的土豆丝裹着油,还放了几根橙色的胡萝卜丝
  • 耳朵:我仿佛听到了刚刚大火炒菜时发生的「滋滋」声
  • 鼻子:油滋滋的香味
  • 嘴巴:让我忍不住流出了口水
  • 心情: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筷子,真想赶紧把这盘土豆丝都给吃到肚子里去!

在这个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让孩子补充更多的细节,例如:

你是怎么看到土豆丝的?
你为什么能听到之前炒土豆丝的声音?

孩子就能进一步补充这样的细节:

我抬头一看……
这让我想到了上次妈妈在家里炒土豆丝的时候,锅里发出的「滋滋」声

随着这些细节的填充和替换,作文本身也会更活灵活现起来!

原因三:缺乏生活体验

比素材积累更重要的,我觉得是具体的生活体验!

对孩子来说,掌握书中的二手经验和素材,更多是靠死记硬背的;但是一手经验的习得,往往得最牢,而且写起来最生动。

所以,我家采取的办法就是每周写周记:每周孩子都可以挑一件生活里的小事,先做记录;而不是一上来就写命题作文。

之前我在想法里推荐过一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很好地回忆真实的生活经历。

春日活动:旅行记录棒(travel stick)

春天到了,我来分享一种开始逐渐风靡的亲子游戏,简单又有趣,特别受孩子欢迎,还能为普通的的一次散步/徒步充满乐趣和意义!

材料:皮筋、双面胶带、绳子

做法:

  1. 郊野散步,寻找一根地上掉落的结实的木棍或树枝
  2. 沿途捡起掉落的自然物件,例如叶片、羽毛、花瓣、树皮等
  3. 用皮筋把它们按顺序绑在木棒上,或者先贴双面胶再粘上去

回顾:

  1. 回家以后,对照旅行棒,回顾今天沿途的经历,小学生可以试着写一篇旅行日记
  2. 遇到感兴趣的物件,可以通过科普书展开研究

如果不加记录,很多时候孩子就容易忘掉,所以旅行也好、逛博物馆也好,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留一些能提示他回忆起来的物件,甚至是照片,让他记住这些素材,之后方便成文。

之前我在修习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OMA)关于Art Inquiry课程的时候,提到儿童的Art Inquiry,课堂上也建议【带孩子参观美术馆】的时候,把他感兴趣的画和物件以照片、写作、画画等方式记录下来,之后再根据这些记录,一起来回顾此次的博物馆之旅。

写作如何不痛苦

当我们文思如泉涌的时候,写作就不痛苦;但即便是专业作家,在审稿、改稿的时候,在文思枯竭的时候,也是相当痛苦的。

在孩子写作早期,其实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写作不那么痛苦。

我和全国优秀小学语文老师 @七优 交流过,她的方法是:

写小句子

作文体量比较大,三年级以前的孩子不想写字,就觉得写作很痛苦。所以写小句子,其实能降低写作难度,不必考虑大作文的谋篇布局,只需要把小结构写好、写熟就行——这样能让孩子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地循序渐进。

家长可以从每天写好一句话开始,用到我上面提供的那个词库,让孩子先掌握一个句子的内部结构。

我的方法和七优不太一样,归根结底是我没办法每天陪着孩子写作文,只能每周陪一次,当然喜欢每周能给孩子更多的输入。那么,我采取的办法是:

写周记

日记对孩子来说太过频繁了,更容易厌倦;周记的频率相对好一点,但我的要求是周五、周六、周日各一篇。

写之前先倒计时15分钟,能写多少算多少,绝对不一搞就是一个小时,孩子容易疲惫,对视力保护也不太好。

这种周记已经进入了我们每个周末的生活routine当中,他们都知道,写完周记就能出去玩、写完周记就能用投影仪看电影……

我是希望通过写周记的形式,「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事实时,当他们把周记当做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务时,不但不会逃避,还会兄弟俩在玩耍的时候就开始积累素材,琢磨怎么写。

前天,我带两娃去河边郊野玩

他们一开始就只是单纯地玩,直到小萌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了一棵树……

他的双脚刚一接触地面,第一句话就是:

妈妈,我知道这周要写什么了!主题就是《爬树》!

二、孩子三年级了,还完全不会写作文怎么办?

别让孩子背范文了!

背范文,对于三年级小朋友来说,百害无一利。

三年级不会写作文,太正常了。但此处所说的不会写作文,是指“不会熟练使用条条框框”的技术。比如,开头不优美,语言干巴巴,啰里啰嗦等等,三年级出现这些问题都很正常。因为大部分三年级小朋友本身就不具备架构一篇作文的能力。

题主说一对一教作文没有用,你回忆回忆,老师教的什么。如果老师教的是“开头方法”“结尾方法”这些技术,那肯定没有用,因为不对症。

题主家小朋友的问题,根本上来说就不是却技术的问题,是无法表达自己的问题。

题主提到孩子做阅读理解也写不出话来。做阅读理解,让你谈想法的开放性问题实际上就跟三年级作文是一回事:你是不是有个想法啊,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话有条理地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啊?

看到了吧,这是一个两步走:先得有个想法,才能再去表达。

所以,先拿着阅读理解问问你孩子:你有什么想法吗?

这样一问,你就知道孩子到底读懂文章没有了,能不能产生出一个合理的想法出来。

如果有想法,那就能排除掉阅读能力的问题,那就只存在不会有条理表达的问题了。

想解决,只能就自己亲自上阵,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一个段落一个段落领着孩子,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开始,练起来。

这样比较废爸妈,但长期下来是很有用的。

因为文章主要内容就是鱼骨架,其他的细节是鱼肉、鱼皮、鱼鳞。我们想要自己捏一条鱼(也就是写作文),咱们就得先捏个轮廓,再去在细节上丰富它、美化它。如果轮廓捏地像模像样了,哪怕细节很粗糙,最起码读者也能知道这是一条鱼,而不是一块砖头、一个橘子。

等孩子能够拿到一个文本,就能很快地很顺畅地把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那孩子应该能基本知道大概别人都是怎样讲故事的了。

这时候,再去试着通过文字,也按照这样的条理去表达自己生活里的一件事儿。

不要一上来就追求表达优美,先追求能把来龙去脉说清楚。老老实实地能把事情说完整、说清楚了,不会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了,那才是去美化作文、增加技巧的时机。

低年级的小朋友,作文得分不高的,特别是作文前言不搭后语的,这个方法都可以试试看。当然也可以试试其他老师的方法,但千万别去让孩子背范文了。

——————————————

公众号:一吨语文

——————————————

三、河南三小孩放鞭炮将井盖炸碎 1 死 2 伤,警方已介入调查,什么信息值得关注?过年放炮需要注意什么?

这种新闻多了,小孩犯贱往井盖里扔鞭炮,不是炸人就是炸车,有小孩还喜欢大街上放炮,在街上正常走着脚边一声炮响,吓得魂飞魄散,不知道这群熊孩子的家长干什么吃的?


我主观上非常讨厌这样的小孩,有人提出是沼气积聚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这当然没错,但是这个安全隐患解决了小孩就可以到处放炮了?

2023.2.5 今天刚看到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