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儿童文学史文学形式?)

343 2023-04-14 00:55

一、儿童文学史文学形式?

儿童文学史是在描述史实基础上,还运用了一系列手法刻画出事件过程中当时人物性格心理等等,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的文学形式。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以“中国儿童萌芽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叶才第1次一种明显和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这一基础观念作为进入研究的前提,以儿童文学观的嬗变和文学诗集为线索,在占有较为翔实的史料基础上对一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从“史前足迹”到起步、发展等各个历史阶段进行了深入的梳理。

二、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经历的顺序是?

1. 在五四运动之前,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等著作中,论述了儿童诗歌、儿童小说、儿童戏剧、儿童音乐等儿童文学样式的特点和作用。而且他还第一个从理论上阐述了小说对儿童成长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之后,商务印书馆聘请孙毓修创办《童话》丛刊,然后在1919年出版了第一本白话童话《无猫国》。

2.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大革命失败。

有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作为基础,再加上社会各界的热心倡导,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繁荣阶段。不过,此时呈现给我们的儿童读者的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翻译作品,鲜少自我创作。

3.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前夕。

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中国儿童文学也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儿童文学的创作种类变得更加丰富,从童话到诗歌,从散文到剧本,可以说是形式多样,作品丰富。

只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总是历经挫折和磨难。十年内乱之时,儿童文学作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受批判,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也被视作“毒草”,儿童文学的花园再次凋零。

三、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

研究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发现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更改变了中国儿童文学几千年以来的落后局面,开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新纪元。

在古代,如同世界儿童文学一样,中国儿童文学也是以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为主。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历史著作中,记载了很多反应远古人类生活的作品。比如我们熟悉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

这些神话传说,不仅给后来的儿童文学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而且也成为了儿童文学中的民族瑰宝。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深刻的思想性、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以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浓郁的幻想色彩,直接为后世的儿童文学所继承。

除却神话传说,历代典籍中还记载了很多经过加工改写的民间故事和童话。像曹植《令禽恶鸟传》中的《伯劳》,干宝《搜神记》红的《干将莫邪》《蚕娘》,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等。

从神话传说,到民间故事,再到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寓言,这些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情感的口头创作,便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源头。

此外,儿童文学不仅仅是童话故事,还有儿歌童谣等。而这在中国历史诗集中更是数不胜数。仅仅是骆宾王的一曲《鹅》,便在儿童的口中传唱千年。

由此发现,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其实源远流长,只是在“儿童文学”这一概念明确提出以前,它们蒙尘的珍宝,被历史掩盖了光芒。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到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才算真正进入新时代。

在五四运动之前,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等著作中,论述了儿童诗歌、儿童小说、儿童戏剧、儿童音乐等儿童文学样式的特点和作用。而且他还第一个从理论上阐述了小说对儿童成长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之后,商务印书馆聘请孙毓修创办《童话》丛刊,然后在1919年出版了第一本白话童话《无猫国》。

前辈们在儿童文学的土壤上点亮了星星之火,只等东风吹来,让它熊熊燃烧。而五四远动正是那一股东风。

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开始动摇崩塌,这也促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儿童和儿童教育。

四、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期是?

儿童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则始于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叶圣陶创作 、发表于20年代初的童话《稻草人》和稍晚几年问世的冰心的书信体儿童散文《寄小读者》。

30年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张天翼,他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杰作。40年代创作成就突出的有陈伯吹、贺宜、严文井、金近等,他们的创作活动多始于20、30年代 ,代表作分别为《阿丽思小姐》(陈伯吹)、《野小鬼》(贺宜)、《四季的风》(严文井)、《红鬼脸壳》(金近)。

五、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可分为几个时期?

所谓儿童文学,又叫少年儿童文学,是以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本位、具有契合审美意识与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这一特殊文学,因读者年龄的差异性特征(如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又可将其具体分为少年文学、童年文学、幼年文学三个层次。它的存在当以创作的自觉性、创作目的的明确性、创作作品的对于少年儿童的适读性为基本标志。它的成熟则须显示出自己独特的民族品格和对于现实的契合。中国现代意义上儿童文学的产生一方面是中国文学自身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是和整个人类社会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处于现代儿童文学后发国,其产生过程中的外援性因素也不可避免。在这个过程中,从人的发现到儿童的发现再到形成儿童本位,直至最后儿童本位的思想与现实的契合构成了一条基本线索。肩负历史使命的践行者们在不同的阶段,各自作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是晚清时期的梁启超、黄遵宪等在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过程中揭开了发现儿童的序幕。当然梁启超等人所致力的是政治领域的启蒙工作,并未着意于“人”的发现,但他们在为“改良群治”和“新民”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客观上对儿童的发现起了促进作用。在本时期曾志忞、沈心工和李叔同等先驱以及《小孩月报》、《蒙学报》等刊物也都客观上对儿童的发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六、中国幼儿文学史大体经历了哪些?

中国幼儿文学史大体经历了

1、中国古代幼儿文学。古代幼儿文学主要是神话故事。

2、五四时期,幼儿文学的萌芽和发展。

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幼儿儿歌,幼儿童话大量出现。

3、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国幼儿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国幼儿文学走向成熟。

七、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三个时期?

在20年代初,叶圣陶《 稻草人 》,冰心《寄小读者》——奠基之作。

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

40年代,陈伯吹《阿丽思小姐》、贺宜《野小鬼》、严文井《丶》、金近《 红鬼脸壳 》等。

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偏于文学,适合3至17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八、简述我国古代儿童文学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民间文学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在其产生与发展中,离不开民间文学的滋养。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有儿童文学的萌芽与雏形:

(1)神话

概念:神话是最古老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也是最原始的民间文学样式。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不仅反应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从敬畏到期望征服再到向自然索求的过程,同时精彩的故事展现出无穷的奇思幻想,这类作品受到历代儿童的喜爱。

(2)民间传说

概念:民间传说是叙述有名有姓的特定人物的特定事迹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神话的发展与延续,主人公从英雄与人的结合转变成普通的人。

如《神农尝百草》、《鲁班造船》等。

(3)民间故事与民间童话

随着神话、传说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带幻想成分的民间故事和民间童谣,且大多在口头上流传。

如《干将莫邪》、《田螺姑娘》、《白衣素女》等。

这类作品大多情节曲折动人,结构完整奇妙,幻想色彩浓重,深受儿童喜爱。

(4)寓言

寓言是我们大众比较熟悉的一类题材,其形体短小,常常采用比拟、象征、夸张等手法,结尾带有鲜明的寓意。

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5)歌谣

明代吕坤的《演小儿语》是我国第一部个人收集整理的儿歌集。

清代《天籁集》含童谣48首,且每首都有编写按语。

2.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

(1)诗歌

我国历代诗人很少有专为儿童写作的诗歌,但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短小诗作,适合儿童的阅读能力与兴趣。

如骆宾王《咏鹅》、李白《静夜思》、孟浩然《春晓》、贺知章《咏柳》等。

(2)古典小说

这里人人熟知的便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其中神奇有趣的故事吸引幼儿,里面的人物更是儿童模仿的对象。

除了《西游记》外,《搜神记》、《封神演义》等作品中也有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故事情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作品都不是为儿童所创作的,原版语言也不是白话文,且存在一定“糟粕”,因此在阅读时,还需加工整理。

3.来源于古代传统启蒙读物

● 《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都是专门为儿童编写的传统儿童读物,然而由于其说教意味重,且含有封建意识,后人渐渐弃而不用。然而在今天,我们需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不少作品中仍然有可借鉴的价值。

● 《日记故事》含有不少传说和掌故,《幼学琼林》不仅有传说,还有不尽完整的神话、童话和寓言。

● 宋代的《神童诗》、《千家诗》等的文学意味更为浓厚,许多诗作内容浅显易懂,琅琅上口。

4.从史前到近代的萌芽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滋养与孕育,十九世纪末晚清时代,中国儿童文学虽然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已经开始出现一片绚丽多彩的景象。

●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等著作中,论及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儿童诗、儿童小说等在儿童教育中的意义。

● 1908年,徐念慈在《余之小说观》中的论述,为儿童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 还有一系列儿童诗的出现:《爱国歌》、《幼稚园上学歌》等,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勉励孩子报效祖国。

● 辛亥革命后,儿童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注重创作,也强调理论的研究与探索。

● 周作人强调只有将儿童当做完全的个人,承认他们具有与成人同样的人格,才能真正理解“儿童的世界”。

至此,虽然部分儿童文学作品仍不是真正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而创作的,但这些都为下一阶段——现代儿童文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基础,为近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起做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准备

九、中国儿童文学真正诞生于哪个时期?

所谓儿童文学,又叫少年儿童文学,是以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本位、具有契合审美意识与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这一特殊

文学,因读者年龄的差异性特征(如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又可将其具体分为少年文学、童年文学、幼年文学三个层次。它的存在当以创作的自觉

性、创作目的的明确性、创作作品的对于少年儿童的适读性为基本标志。它的成熟则须显示出自己独特的民族品格和对于现实的契合。

中国现代意义上儿童文学的产生一方面是中国文学自身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是和整个人类社会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处

于现代儿童文学后发国,其产生过程中的外援性因素也不可避免。在这个过程中,从人的发现到儿童的发现再到形成儿童本位,直至最后儿童本位的思想与现实的契

合构成了一条基本线索。肩负历史使命的践行者们在不同的阶段,各自作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是晚清时期的梁启超、黄遵宪等在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过程中揭开了发现儿童的序幕。当然梁启超等人所致力的是政治领域的启蒙工作,并未

着意于“人”的发现,但他们在为“改良群治”和“新民”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客观上对儿童的发现起了促进作用。在本时期曾志忞、沈心工和李叔

同等先驱以及《小孩月报》、《蒙学报》等刊物也都客观上对儿童的发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四前夕,在晚清一代学人的带动下,孙毓修、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陈独秀、胡适等学界先驱分别在儿童文学的编辑、译介、理论甚至创作上作出了不菲的贡

献,特别是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更是揭开了中国文学关注人进而关注妇女和儿童的序幕。事实上到了本时期,儿童文学在中国己客观上存在了,并且有了一定儿童

本位的自觉,但本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是译介或改编自中国古代的作品,真正自己创作的、特别是在思想艺术上比较成熟的作品还没有出现。它们只是儿童文学

走向成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酝酿阶段。在五四前夕准备的基础上,茅盾、郑振铎、冰心、叶圣陶、赵景深等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骁将们在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理论领域也

都有颇多建酣搐丰诽莶赌奉涩斧绩树,他们在儿童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作品的结构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道路,特别是叶圣陶的《稻草人》的问世使儿童本位的创作思想和现

实主义道路实现了完美结合,标志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走向成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